回活動首頁
永續生活 專題報導 BLOG活動 體驗杜邦 問卷抽獎
杜邦
 

專題報導

【綠能建築】回歸生態環保綠建築
                    專訪北投圖書館建築師-郭英釗

【採訪撰文/朱容靉】


重視生態環境的綠建築

在台南長大唸書的郭英釗,長期生活在與自然關係緊密的南台灣,擅長與自然融合的設計風格,並非刻意經營的方向,而是從小自然而然的喜好與性格。事務所開設在台北市城郊的天母,也是看上天母接近自然、抬頭即可見大屯山,並有著步調輕鬆緩慢的活動空間,就連事務所內部,也使用木頭等自然材質。大自然之於他,再「自然」不過。


正因為這樣,事務所創立之初,順理成章地以結合環境的生態建築為主要特色。直到政府提出「綠建築獎章」,他便在原有設計考量中,有意識、有根據地依照可量化的標準去執行案子,他與合夥人曾淑賢,就因為這樣以北投圖書館獲得綠建築獎章鑽石級的最高榮譽,在生物多樣化、綠化、基地保水、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水資源、室內健康與環境及汙水與垃圾改善等九大評分指標中,都獲得比標準高出許多的積分。


具人文關懷的建築風格

郭英釗表示,最美的建築構想,就是在思考的起端就把建築視作環境的一部份,如此一來,建築物與周遭環境,自然而產會形成具延續性的有機體,例如當初在設計北投圖書館時,即特別設想到若不會飛的昆蟲不小心因為風吹落在圖書館的屋頂時,如果沒有任何規劃,這些無法飛翔的小昆蟲將終其一生都在屋頂上過活因此加長了屋頂的寬度,讓真的不小心降落屋頂的小蟲子,有路可走,可以回到原來生活的生態環境之中。細微周到的考量,讓北投圖書館榮獲綠建築標章鑽石級的最高榮譽,透露出郭英釗具人文關懷的特有風格。


包括民雄車站、2010年台北國際博覽會的兩個廠館等、都是郭英釗與九典事務正在進行中的大型公共空間,也將承襲一貫重視生態環境與節能的綠建築特色,台灣未來的建築面貌,正由郭英釗等能呈現在地特色的新銳建築師,逐步勾勒。特別在開發模式都是向先進國家看齊,許多建築師受到歐美建築體系的長期影響的情況下,這樣的新趨勢,更是彌足珍貴,不少建築師開始尋求適合台灣的表現方式,並試圖將適合台灣民情文化、氣候環境等融入建築設計中,台灣的自我正逐漸成形,代表台灣的建築文化與特色也正處於蘊釀的階段。未來的台灣,值得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