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神技 銅車馬靈活2千年
兵馬俑展 集盡工藝美學 馬車蓋薄到1公分 馬纓絡絲絲細如髮 青銅劍、箭鏃…還可傷人
文/林清源
參觀兵馬俑特展,除觀賞兵馬俑,最重要的,還要欣賞秦朝青銅工藝的極致精品,才算值回票價。
青銅器鑄造技術,到了周朝,已達爐火純青之境,再經春秋戰國,各諸侯國競爭發展,技術更複雜多元。秦始皇統一六國,融合周朝以來的鑄銅技術,集合各國工藝師,成就最完美的藝術表現,當時的銅器可謂集千年青銅器技法之大成。
這次在歷史博物館,隨兵馬俑一起展出的青銅器,最著名的要算銅車馬,銅車馬出土時,安放在木槨內,木槨已腐朽,銅車馬破碎成7000多片,經過八年精心修復,才重新展現銅車馬的瑰麗風姿。這次展出的便是限量的一級複製精品。
整輛銅車馬按照秦始皇御用車輛縮小二分之一製成,是陪葬品,兩乘銅車分別由3000多個零件組成,採用鑄造、鑲嵌、焊接、鉚接、子母扣連接等十幾種技術。最厲害的技術,像馬絡頭及引繩,由一節金管一節銀管用扣榫連接成,二千多年以後,還彎曲自如,柔軟靈活。據來台幫忙布展,西安兵馬俑博物館修護師蘭德省表示:「馬車的篷蓋,製作最為精湛,是面積2.3公尺的橢圓型,修護時,完全沒有焊縫,也沒有鍛打的痕跡,最薄的地方1公分,最厚4公分,這樣的鑄件,即使現代也不容易鑄造,因為銅液澆鑄,要銅液流動性強,也要在澆口保持一定的壓力,才能完成。」
他說:「馬首裝飾的纓絡,是由拔絲法製成,每絲纓絡雖是銅製,卻細如髮絲,真是神奇。」銅車馬因其技術,被譽為「青銅之冠」。
秦朝青銅冶鑄技術,在武器的製作上,更發揮得淋漓盡致。展出的劍、戈、箭鏃、殳、矛、鈹、鉞等等,歷經二千多年,仍能傷人致命。據西安兵馬俑博物館研究指出,當時的青銅器加了約三分之一的錫,並依照器物用途,比例會增減。
這次展出的仙鶴、天鵝、鴻雁等青銅水禽,都由青銅實心鑄成,形態靈活,羽毛刻畫絲絲如真,仙鶴嘴裡刁著小魚,天鵝脖子成S形伸出,神態動人,都值得細細品味。
看兵馬俑,可以觀實物,遙證秦朝歷史,若能進一步瞭解當時的工藝技術,意義更大。這座兵馬俑工藝寶庫,好不容易在台展出,展期至七月三十一日止,歡迎參觀。
【2007-05-28/聯合報/E5版/活動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