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彩俑傑作 見證秦代生活文化與精湛工藝

  此次5月12日於北台灣展出的兵馬俑特展,來自 1994年3月1日開始正式發掘的二號坑出土文物,以戰車、騎兵、弩兵組成的秦俑軍陣左軍為主,而為了讓民眾如親臨觀賞西安兵馬俑一般,這次展覽引進完整的兵馬俑軍階與軍種,包括了「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騎兵俑」、「跪射俑」及「御手俑」等各式真品兵馬俑。這些陶俑個個姿態、神情,甚至身上的盔甲、髮飾都不一樣,連同他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等,堪稱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更讓人讚歎兩千多年前工藝師的精湛技術。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遊客在西安秦俑博物館也看不到的「綠面跪射俑」。1999年9月10日,考古團隊在二號俑坑發現一個相當奇特的跪射武士俑,這件「綠面跪射俑」,除髮鬚、瞳仁是黑色外,臉部塗有綠色彩繪,顏色迥異於其它已出土秦俑的肉紅色或粉白色面孔。有人認為這是長時間埋藏,或有其它物質使其顏色發生化學變化;也有人認為是秦代工匠刻意模仿某些膚色較深的真人繪製的,還有人認為可能是某個工匠的惡作劇;其真相如何,有賴觀眾一起來解開這個「超時空密碼」。

   此外,另一尊「彩繪跪射俑」頭頂右側綰圓髻,紅色發帶,面部有紅色顏料,身穿長襦,外著披膊鎧甲,衽上殘有綠色顏料,足穿方口翹尖履,腳上殘有粉紅色顏料,左腿下蹲,右膝著地,身體微右側,雙手於腹前作控弓狀,是兵馬俑中難得還保留有各式色彩的重要彩俑文物,也是來台展出的一級文物。

  2000年7月,秦陵封土的北面發現了一組水禽陪葬坑,經過挖掘,陸陸續續出土了44件青銅鳥禽類的文物,包含了原寸大小的青銅仙鶴、天鵝、鴻雁等等。這次展品中的另一件一級文物----「青銅仙鶴」是水禽坑內出土的唯一一隻仙鶴,保存得相當完整,不僅身體上的彩繪痕跡及羽毛細紋清晰可見,嘴裡還啣著一個青銅製成的小魚,捕食姿態十分生動。而仙鶴所站立的雲紋青銅踏板,則被推測是當時秦始皇迷信升天思想的表現,像是夢想有朝一日能夠駕著足踩雲朵的仙鶴升天。

   除了珍貴的秦彩俑及藝術價值極高的水禽陪葬品,石鎧甲亦是此次展覽的重量級展品,它是模仿戰國時期流行的皮鎧甲和鐵鎧甲而製成的陪葬品。甲衣的甲片分為前後上褸、前後下褸、雙肩、前後領口等幾部分組成。

   在兵馬俑文物修復和保存的過程中,最棘手的就是彩繪陶俑的保護問題。這些陶俑埋在地下兩千多年,受到各種自然侵害,有的顏色變成粉狀,彩繪層下的生漆底層老化,失去了與俑體表面的黏附力,往往出土後五、六分鐘即脫落。所幸經過精心清理與呵護,一些陶俑身上的彩繪顏色已能保存下來。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