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MW對於最新高科技的挹注,在深度與寬度上皆是其他車廠所無法相比擬的。在大幅的科技領先下,BMW為汽車工藝的發展不斷地樹立新定義,同時更為未來奠定發展方向,其中BMW為旗艦車款大7系列設計的iDrive操作介面,更為BMW創新科技的代表之一。
汽車產業一直以來皆被認為是工業之母,其結合了各項領域的科技大成;然而,許多車廠在過去多將心力投注在機械設計方面,不過受惠於半導體進步之後的電腦運算能力,車廠能夠以先進的軟體進行設計與模擬,自然大幅度地提升機械層面的表現水準。因此,科技的創新同樣連帶影響汽車科技的發展,BMW清楚地意識到這樣的趨勢,其在汽車領域的投入,並非單在引擎、煞車、動態平衡等等系統發展而已,其中,進步最迅速的領域應該要屬車內配備的發展與變化。尤其在90年代中期過後,已有越來越多的電子數位化配備問世,最核心且重要的發展應該是搭載在BMW大7系列上、車迷耳熟能詳的iDrive操作介面。iDrive不僅僅代表著BMW汽車科技的里程碑,同時也是未來車用系統整合的指標,因為自從iDrive誕生之後,其他車廠才逐漸認知IT應用於車室設計的重要,而繼iDrive出現之後的一兩年間推出類似設計。然而,這些系統依舊在設計、使用、以及原創性的深度上,遠遠地落後BMW許多。
劃時代的科技領航家
在BMW大7系列量產之前,世上所有的市售車款在車用配備部份皆屬「單打獨鬥」,即使某些配備跟上了科技的腳步,然而全面朝向數位化的設計與製造概念,依舊陷入在過去的傳統窠臼中。例如,車內的空調系統雖已採用恆溫控制,為了追求最佳的空氣與溫度品質管理,先進的系統都會採用敏銳的即時控制溫度感應器,甚至能夠進行分區獨立溫度控制,越是高級的系統即使在空調設備上也採用高比例的數位設計,追求更快速的系統反應來達到溫控效果。雖然系統與設備非常先進,在控制界面部份則依舊保持傳統的面板與按鍵式操作,差異比較大的也只是顯示面板的簡單與複雜與否。
另一個數位化腳步較早的車用配備便是汽車音響,早在90年代中期之後,數位化與光纖控制傳輸就已是高級汽車音響的主要訴求,不過即使系統表現得再優越,依然與前例的空調系統相同,仍舊無法跳脫貫有的控制模式。
BMW iDrive操作介面則不同,其整合車用配備系統的全新概念,使得車用的控制界面能簡單地呈現,一推出即成為車用配備的科技革命領航家,讓其他歐美日高級車品牌紛紛爭相模仿其核心概念,然而卻無法與BMW
iDrive在科技的領先程度相媲美。BMW由大7系列出發,同時更逐步地將iDrive挹注於旗下其他車款,全面e化車用配備的遠見與企圖可見一斑。
高科技的整合技術
iDrive操作介面在定義上顛覆長久以來對於車輛內外裝置與配備的操作模式與概念,從此之後,正式宣告車輛電子系統整合的新科技時代來臨,不過這樣的理念實現,卻必須等到其他周邊配備的科技相對成熟後,才能夠完美地整合為一。雖然汽車導入數位化的電子控制已經有一段時間,不過從最早期引擎管理系統當中的電子燃料噴射設計開始,到之後的電子式多迴路ABS防鎖定煞車系統等,電腦的應用似乎一直侷限在動力輸出、車輛操控、與減速掣動等領域中。
不過自從CANBUS高速匯流模組系統技術應用在BMW造車領域之後,過去分散於汽車各部位的數位系統,如今就能夠透過高速資料收集(High-speed
Data Sampling)的方式予以處理與控制,不管是任何車用周邊系統,只要妥善地裝置數位感應器,便能夠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控制,進而判讀。在這樣的硬體條件下,BMWiDrive操作介面成功地誕生,以光纖傳導取代過去的電線電流,也使得所有的車用周邊配備資訊能夠透過資料收集而集中於iDrive控制中心,將原本各自獨立的系統予以整合在同一個控制平台。實現iDrive的科技並不如其外觀-一顆包覆真皮的控制旋鈕,同樣簡單,需要非常繁複的高超技術才得以完成此艱難任務。
最實用的控制界面
iDrive的操作方式,事實上並不困難,尤其在各功能與頁面選擇上,都經過工程師、程式設計師、與工業工程設計師的緊密計算過,不但符合駕駛使用邏輯,同時在功能完整性、操作便利性、與人體工學上完美地整合。BMW
iDrive將系統分為兩個層面選單,第一層為空調系統、影音系統、衛星導航、行動電話通訊;第二層為大7系列獨有的行車設定、操作說明、環境設定、與BMW服務等。這樣的事前系統安置對於駕駛來說,能夠達到減輕資訊負荷、降低行車負擔等目的。
搭載於大7系列、新一代的進化版iDrive操作介面,重新設計了控制旋鈕,以真皮包覆提高使用觸感。同時在顯示螢幕的資訊呈現方面,不僅是台灣首創以繁體中文介面呈現,更導入了全新的顏色分類,大幅提升了使用者的辨識度以及目錄的導引功能。另外在子目錄的顯示方式上,也更改為上下捲動式選單,讓使用者能夠更容易地找到目錄中的選項。至於空調部份的選單目錄,也變更為常用的方向符號,操作更易。最後在大面積顯示螢幕上,能夠同時呈現出左右兩側的選單,使得目錄之間能夠明顯地區分,同時經過選定的功能項目方面,也會以背光的方式顯示,能夠讓駕駛人更專注於正在使用的選單。經過邏輯處理後的使用不僅大幅度簡化,使用者也能夠更快速地進行搜尋,更重要的是能夠盡量縮短判讀時間,以快速且直覺的操作來直接提升行車的安全性。
人性化的使用界面
BMW iDrive操作介面是以一具大型的旋鈕為中心,除了具有順時針、逆時針的選轉設計之外,還具有上下左右以及各個方位中央的八個方向控制,加上旋鈕的下壓等等,只需要一隻手就能夠完全的掌控車輛與車用配備的操作,不僅在使用上極為便利,同時也更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由於絕大多數的用車人在思考邏輯上仍然停留在傳統的面板按鍵,所以對於BMW
iDrive的操作便利性根本無從想像。
其實同樣的類似狀況,與微軟在1990年推出Windows 3.0作業系統大受歡迎之後,滑鼠成為個人電腦必備的新周邊設備的情形類似。當時距所謂的個人電腦IBM
PC/XT問世也才不過7年的時間,但是滑鼠的出現卻讓不少已經習慣DOS界面或是終端機的電腦使用者感到無所適從,而隨著時間的累積,對於現代的電腦使用者而言,滑鼠卻已成為電腦操作的必備元件。同樣的,對於BMW
iDrive操作介面而言,這種高度人性化又合乎使用操作邏輯的方式,現在已經證明為科技先知,成為主流的設計邏輯,本能的操作介面已在汽車工藝佔有一席之地。
iDrive-21世紀最重要的汽車科技
BMW iDrive操作介面在快速的科技發展之下,將架構出強大資訊與影像處理的未來。伴隨著寬頻技術的突飛猛進,配合無線網路技術與無線熱點的同步成長,使得大量的影像聲音資訊可以在這樣的硬體架構下行動傳輸。不僅如此,除了影音娛樂部份的發展之外,也能夠有更多的空間能夠進行車輛行車安全、交通路況掌控、或是個人資訊處理系統等行動化功能。所以在軟硬體發展與趨勢下,BMW
iDrive操作介面代表著汽車e化的核心,同時以目前科技的進步速度,將會有更多在數位化概念與結構之下設計的車用配備誕生,屆時對於BMW
iDrive而言,在適度的系統溝通工作完成之後,就具有無比的擴充空間,其實與增加個人電腦周邊的概念幾乎完全一致。
BMW iDrive操作介面可以說是累積了整個20世紀的汽車科技之後,在21世紀誕生的概念與技術,具備高度的前瞻性與科技優勢,更重要的是無窮的潛力與高發展性,也展現出BMW車廠在科技方面的領導與代表性。即使其他車廠推出模仿意味濃厚的系統,也完全無法與iDrive的功能性與原創性相提並論。同時在完成了iDrive系統的架構之後,未來對於車用配備上的發展也只能用無窮無盡來形容其寬廣與豐富,熟悉iDrive操作介面絕對是事不宜遲的趨勢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