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活動資訊 > 相關新聞 > 新聞內容頁
    台灣好米活動相關新聞報導
NEWS 人與米的故事現代庄腳漢 讓米飯有了新光彩


郭益全/打造益全香米 賴兆炫/開發銀川有機米 陳肇浩/擦亮大橋牌越光米
記者 邵冰如/專題報導

 

台灣米舊翻新,晶瑩剔透的白米飯集合無數農民、研究人員和糧商的心血,這些現代「庄腳漢」有些是繼承老米廠、有些則拋下高薪,下鄉成為新米文化的種子,讓吃了數千年的白米飯綻放另一種光彩。

這幾年食米市場的主力商品「益全香米」,香Q米粒和濃郁的芋頭香氣,正來自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研究員郭益全博士一生的心血。民國八十年時,農產貿易快速走向全球化,農委會決心研發新品種,對抗外來稻米,郭益全領導的研究團隊挑起這個艱巨任務,經過九年的努力,從雜交、育種、種稻、食味,終於在八十九年十月發表「台農七十一」號的新香米品種。

只是,在新香米品種發表前一個多月,郭益全卻因積勞成疾,突然心肌梗塞過世,那時他才五十五歲,研究室裡還有四個大飯鍋,蒸煮著他一次次育種測試的新米;研究室外的試驗田區,仍搖曳著他每天清晨一定要去巡視呵護的稻穗。同事們整理他案頭堆積如山的資料,每一張、每一頁,除了米,還是米。案頭下還放著一張小紙條寫著:「要種稻,就要種好稻;要吃米,就要吃好米」。

中央山脈的另一頭,有另一個為稻米奉獻的動人故事;農委會農糧署每次推廣有機米,總忍不住特別提到花蓮銀川有機米的創辦人─賴兆炫。他原是中興農經所畢業的碩士,領有台灣和美國期貨營業員的證照,十年前的一個午後,在花蓮老家幫著父親種田時,猛然憶起自己是這片土地和田園的一部份,毅然拋下都會的高薪生涯,返鄉捲起袖子插秧種稻。

賴兆炫不只種稻,更決心要種最好的稻。民國八十五年,他試種台灣還沒人敢嚐試的有機米,拉著父母用人工方式花了三天施撒有機肥(一般化肥只需兩個小時),又堅持不噴農藥,放任蟲咬菌害;結果初期的收穫差到谷底,賠光百萬元積蓄,一生種田的老爸氣得不和他說話,左鄰右舍的更笑他是「憨仔」和「肖仔」。

只是這個少年仔堅持不放棄,為了不再讓家鄉老農一輩子只種廉價米、任糧商砍價,他慢慢修正栽培觀念,用環保的棉紙袋做包裝,為有機米重新定位品牌和高價形象;多年努力終於開花結果,如今銀川有機米已是農委會試辦生產履歷的第一個品牌米。

彰化二林的少年仔陳肇浩則用另一種方式帶著家鄉老農往前衝。他是大橋牌陸協米廠的第三代傳人,五年前接下七十多年歷史的家族事業。他回憶,那時台灣正準備加入WTO,家鄉很多農民成天哀嘆「做田沒路用,賣不過阿逗仔」,他心裡又氣又急,不信這麼好吃的台灣米會完蛋,更堅決不讓阿公、阿爸一生打拚的事業斷送在他手上。

於是陳肇浩決心帶著「大橋牌」轉型,他表示,二十多年前父親創立「大橋牌越光米」,他接棒後,幾度赴日研究日本越光米的種植、分類和市場,回鄉後找專家教二林農民種植,重新定位。如今大橋牌越光米的生產面積,從十年前的一百公頃增加到三百公頃,年產量高達一千兩百公噸。

【2005-09-04/聯合報/A9版/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