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活動資訊 > 相關新聞 > 新聞內容頁
    台灣好米活動相關新聞報導
NEWS 台灣頂級米 昂首進軍亞太


「富麗米」銷日 「夢美人」、「上水米」接棒 因應進口稻米衝擊 台灣農民交出漂亮成績
記者 邵冰如/專題報導

 
 

繼去年富麗米以香Q濃郁的口感成功進軍日本,新品種「夢美人」和「上水米」最近也將接棒,進軍亞太市場。台灣稻米產業走向精品化,在國際間展現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背後卻是台灣農民、農會龐大的人員,歷經的一場長達五、六年的全新學習。

九月一日,強颱泰利登陸,台北街頭狂風暴雨,新生南路的台大體育館前,幾百名來自全台各地的農民、農會幹部、米廠員工忙進忙出,扛著一箱一箱的精品白米、文宣、炊具,頂著十級強風往前奮進,為隔日登場的全國首度新米大展做準備。

彰化一家製米廠的七、八個幹部,上身全濕、腳泡在水裡,笑笑說:「大家為台灣米拚了這麼多年,這點颱風,小事啦!」 建立品牌 行銷轉型 三年前,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為了因應進口稻米的衝擊,農民、農會和政府,五、六年來正是這樣拚命帶著台灣稻米產業往前衝。

他們都深知,種稻不能再只是傻傻地種,台灣的稻米從品種、品質都要大翻新,更要建立品牌,帶進商業行銷手法,讓台灣稻米產業轉型。

要轉型,第一步是挑出好品種。農委會這幾年積極研發最好的稻米品種。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組長陳建斌說,農委會的農業試驗所和七個農業改良場,一年要花上億元經費進行稻米育種。

新品種一定要兼具味香、有色和巨胚(因胚芽是米的營養精華所在)三大特點;更有品飯員每天試吃好幾種白飯,連「吃飯」都得練就一身本事,一口咬下先用舌尖輕推飯粒,從「推散」的容易與否,來判斷米粒的黏彈性。

台東池上 兩度冠軍 轉型的第二個重點是品質,農民和農會的投入讓人感動。以台東池上來說,連出兩屆全國冠軍米得主,池上農會總幹事徐月娥形容:「我們的農民種稻種得像在拚命!」

原來,為了降低米粒中的蛋白質含量,確保池上米香Q晶瑩的品質,絕大多數農民都放棄成本低、效能高的化學氮肥,改用高價的有機肥料。「那些六七十歲的老農民得扛著十幾包有機肥,在田埂走上好幾小時慢慢撒酘酘」 食味評比 脫穎而出 池上米的頂級品質就是這樣換來的。農糧署的糧食生產科科長劉安妮今年五、六月間到池上去看鄉內冠軍米選拔,十一個進入鄉內決賽的池上農民,有六個在「食味」評比項目中得到滿分,原因就是米粒中的蛋白質極低。

台東隔壁的花蓮富里鄉,去年八月爭取到日本市場,出口一百零八噸「富麗米」,讓睽違日本三十三年的台灣米重返東瀛,農會、農民一樣是靠著一份拚命的傻勁。

日本人對稻米安全衛生檢驗極為嚴苛,檢驗項目多達一百二十七項,富里鄉農會千挑萬選,選中水源最乾淨的羅山村,展開純有機的栽植作業。農會人員說,例如日本規定不能用殺草劑,農民就蹲在田裡,徒手一根根拔掉雜草,連汗水都來不及擦。 汗水沒白流,富麗米在日本獲得肯定,日本糧商今年春天親自到富里,再下了三百公噸訂單。一公噸一千美元,是日本市場最高價的進口米。

白天下田 晚上學習東台灣的米種出了全新風華,西台灣的農民也不服輸。劉安妮說,台中、彰化和嘉南、高屏一帶的農會、農民,全卯足了勁學起最新的耕作技術。例如彰化竹塘鄉生產「濁水米」早已聞名,但產銷班裡幾十個六、七十歲的老農夫,白天下田,晚上還帶著老花眼鏡到產銷班上課,跟著農改場的研究人員從頭學用藥、栽種,以及最新的生產履歷制度,一周要上五堂,從沒人叫過一聲苦。

台南後壁鄉的聯發米廠就和上茄冬地區農民契作,打出「上水米」品牌,遠征上海、北京和新加坡市場;今年還和日本商社簽訂三十公頃的契作合約,引進日本越光米再生後代品種,在六月間試種出新品牌的「夢美人」,明年六月更要回銷日本公噸。

【2005-09-04/聯合報/A9版/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