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活動資訊 > 相關新聞 > 新聞內容頁
    台灣好米活動相關新聞報導
NEWS 米食教育 小學童下田扎根

教他當個小農夫 每縣市擇一國小 讓小朋友親自種稻 體驗汗滴禾下土滋味
記者 王淑瑛/台南報導
 
要讓小朋友愛吃飯,除了帶他去看電影「無米樂」外,教他作個小農夫,體驗種稻的辛苦和樂趣,也是一個好辦法;行政院農委會今年起,就在每一縣市選定一所國小,推動「深度米食教育」,讓小朋友自己種、自己收、自己吃,學習變成不浪費盤中飧和愛吃飯的小孩。
參與這項「深度米食教育」計畫的國小,包括基隆市的堵南國小、台北市的洲美國小、台北縣板橋的莒光國小、高雄縣美濃的龍肚國小、宜蘭縣五結的中興國小等,一共有21所學校的5784位小朋友,今年都有機會變身小農夫,體驗「汗滴禾下土」的滋味;不過,受到環境限制,只有少部分國小是以向農民租地方式,種植「田稻」,大部分學校,尤其是都會區小學,只能種植「桶稻」或「盆稻」,但也有學校是將操場或部分校地挖出一塊「田」,當作水田種植。

農委會農糧署官員說,所謂「桶稻」或「盆稻」,就是以大型桶子或長方型的花盆覆土、盛水,當作水稻田來種;雖然方式有些克難,但有地區農會或農業改良場專家的指導,及農委會資助的種苗和生產資材,不管是從田裡、桶裡或盆子裡種出的稻米,都會有濃濃的鄉土味。

官員表示,去年板橋市農會在莒光國小教種水稻的成效不錯,引起各小學共鳴,農委會才決定擴大推動這項「深度米食教育」;莒光國小小朋友種稻成積不錯,不但有足夠收成可供小朋友自製創意米食,每人還能帶點自己種的米回家作紀念。

吃飯容易,要當小農夫可並不簡單,選種、整地、鬆土、插秧、除草、灌溉、排水、施肥、抓蟲、趕鳥,一直到收割、曬穀、脫穀等,一切都要自己來;稻穀碾成白米後,老師還會帶領小朋友學習作壽司、包粽子、搓湯圓和編織稻草人等。

今年一期作便開始參與這項計畫美濃龍肚國小,所租用的2分地已有波波稻浪,五、六年級的小農夫已自昨天開始享受收割的樂趣;為了這2分地能有收穫,校長送給小朋友四件東西,包括鋤頭、頭巾、筆記型電腦和顯微鏡,勉勵他們要勤耕田、不畏豔陽汗水,而且勤於記錄、觀察全部耕耘的過程,小朋友們則除親自下田外,也親自紮稻草人趕鳥,對稻子是呵護備至。

龍肚國小小農夫種稻的全記錄,未來將全部上網,與全世界共同分享看稻子長大的樂趣。


【2005-06-10/民生報/A3版/今日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