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轉向頭燈的設計用意在於辨清前方道路並照亮彎道轉角,以提供更加安全、更具趣味的夜間駕乘體驗。
許多駕駛都儘可能地避免在夜間駕車,因為夜晚行車能見度差,且對向來車所產生的車燈眩光也令人不適。這種情形使駕駛需要更加專心,卻因此更容易感到疲累,其結果便是夜間行車事故頻率的升高。有鑑於此,BMW一直將照明系統的進化列為增強安全的重要工作。1991年,BMW研發出氙元素大燈,十年之後,遠近光雙功能氙元素頭燈問世,到了2003年,主動式轉向頭燈(Adaptive
Headlight)科技研發完成。而甫發表的全新3系列Coupe雙門跑車、全新X5與X3上市之後,則配備了可照亮彎道與岔路的轉向輔助照明功能,以上每項技術的研發皆成功地提高行車的能見度。事實上,這些技術所發揮的功能對於行車安全至關重要,因此氙元素頭燈的需求遂逐年穩定地成長,時至今日,超過一半的BMW新車在出廠時皆搭載氙元素頭燈,尤其在考量過彎的潛在危險後,許多車主會加選主動式轉向頭燈,以提升行車的視野。
多虧了精準、反應快速與動力十足的轉向科技,動態的彎道照明系統得以隨時依循前方道路的曲直變化進行調整,傳統式的頭燈只能將光束投向正前方,彎道死角處則多半籠罩於黑暗之中,而BMW這項主動式的科技則可將前方路面的照明效果提升達90%。
這套可旋式的頭燈裝置具備約15度的轉向角度,同時可與車速與車況聯動,於低速行駛時,主動式轉向頭燈透過整合在霧燈中或雙圓頭燈中的投射燈,加強照亮彎道內側,為了BMW
X5、X3以及3系列Coupe雙門跑車所設計的這項補強功能,非常適合在急彎或是在交岔路口與主大燈搭配使用。
BMW的頭燈是由控制精準的步進馬達所操控,這些馬達在毫秒的瞬間即可將安裝於軸承的反射鏡準確地旋轉到預先計算的位置,此項運作原理雖列為機密,這些智慧型的控制元件卻也突顯出BMW工程師所投注的大量時間。BMW軟體研發設計師法蘭克•畢爾茲(Frank
Bilz)比任何人都明瞭這套系統的優勢,他說:「我們不像其他的製造商,只是利用方向盤來控制反射鏡的轉向,我們還運用車速與偏轉率等資料」,偏轉率意指車輛相對於其垂直軸心的旋轉動作,因此可以確切地描述車輛的即時動態,並可讓工程師據以預先計算出時速30公里以上的車身轉向幅度。例如轉向角度、偏轉率與車速等資訊,皆由BMW的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傳送至特殊研發的控制器,以操作位於頭燈的步進馬達;如此一來,BMW的工程師們便研發出平穩可靠、同時也使雙眼舒適的車燈照明。法蘭克•畢爾茲描述了幾種BMW系統優異的功能:「我們的系統可以辨識出高速行駛時極細微的轉向修正動作,因此頭燈不會進行非必要的來回擺動;同樣地,若駕駛在連續彎路中不停地修正轉向,或是偶然的極端例子如轉向角度明顯地不符合行進方向時,憑藉著高品質的資料,系統可以避免困擾駕駛的錯誤判斷。」除此之外,由於控制器、自行研發的軟體與資料處理的高品質,BMW工程師得以依據不同的車款,調整主動式轉向頭燈的系統設定,畢竟,Z4敞篷跑車與BMW大
7系列的駕駛風格可說是大相逕庭。

BMW工程師打算在未來幾年致力完成一套可以即時辨識路況,以及預先察覺前方彎道的系統,法蘭克•畢爾茲與他的同事強納森•奧巴赫博士(Dr
Johannes Aulbach)已經開始進行此項研究了。奧巴赫博士表示:「在未來,我們將整合導航系統與影像處理感知器所提供的資料,使這項功能更加完善。」
一旦法規准許更進一步的創新照明研發後,由導航系統提供的定位資訊將可運用在頭燈照明控制上;屆時,動態的頭燈系統將針對都市道路、鄉村小徑或高速公路等不同路況提供合適的照明,例如在城市中需要較廣但較短程的照明光束,類似現在所使用之近光燈,但在高速公路上,便需要可以照向鄰近車道的額外光線。
以上所談僅為一小部份而已,BMW的工程師與研發團隊已將長期目標設定得更高,舉「像素照明」(pixel light)為例,其概念是在頭燈可及的範圍內運用可調式的光束照亮特定的個別物體,利用相機與其他資料來源所提供的訊息,抵銷來車駕駛視線的光束,例如,就算身處以集中的明亮光束持續照射的環境當中,也能夠很快地辨識出路上的行人與路標指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