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07•2011.10 月號 訂閱 / 取消 電子報  
品牌故事精品天地活動專區鑑賞家專題
大力提倡世界時區概念的蘇格蘭鐵路工程師佛萊明(Sandford Fleming)。
 
目前所知最早的一款世界時區錶,由Rouzier et Melley在1780年製作,琺瑯錶殼背蓋鐫刻53個地方名稱,搭配24小時轉盤作指示。
 
Louis Cottier發明的世界時區裝置,其中標明全球各地城市名稱的24時區環(圖片由安帝古倫拍賣公司提供)。
 
江詩丹頓早期的世界時區錶之一Ref.4414,製於1936年(圖片由安帝古倫拍賣公司提供)。
 
江詩丹頓在1957年首創可旋轉時區環,搭載於Ref.6213自動錶,並將錶徑加大至40mm(圖片由安帝古倫拍賣公司提供)。
 
2011年發表的Patrimony Traditionnelle世界時間腕錶,使用新研發Cal.2460WT自動機芯,搭載專利機構,可顯示全球37個時區的時間。
精確掌握全球時間—世界時區錶
 

令人很難以想像,精妙複雜的世界時區腕錶,竟源自於一個錯過火車的工程師。

那是在1876年盛夏的愛爾蘭都柏林火車站裡,月台上有位蘇格蘭鐵路工程師佛萊明(Sandford Fleming)【圖1】,因為火車時刻表誤植時間,導致他沒能趕上開往倫敦的班車。一般人碰到這種情況應該多數會自認倒楣吧!但是對於一個有決心、有抱負的鐵路工程師來說,佛萊明可不這麼認為,因為他覺得這是影響大眾權益之事,所以應該徹底解決才對。於是在佛萊明大聲疾呼之下;以及因為美國鐵路網採用49個不同的「官方時間」,以致乘客跟鐵路工作人員,都深受時間錯亂之苦。而促成美國總統於1884年10月在華盛頓召開國際子午線大會,會中決定把英國的格林威治村訂定為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所在地,也就是代表經度為零的分界,而格林威治時間就是世界標準時間,並且將地球劃分為24個時區。從此,時間終於在全球各地統一,而世界時區腕錶也順理成章問世。

如此說來,世界時區錶應該出現於1884年之後,但實則不然,其實早在18世紀末,製錶師就已經未卜先知般,創制出這類錶款。目前所知的最早作品,是一只由Rouzier et Melley在1780年製作,琺瑯錶殼背蓋鐫刻53個地方名稱,搭配24小時轉盤作指示的懷錶【圖2】。雖然這類作品並非使用國際公認的24時區規定,但在使用便利性與功能性方面,已經具備現代錶的雛型,它也促成後來的現代款世界時區錶問世。

時間來到二十世紀初,世界各國已經普遍採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而對應這個系統的世界時區錶也在1930年代問世,這一切應歸功於製錶大師Louis Cottier發明的世界時區裝置【圖3】。Louis Cottier生在一個製錶家族,其父親Emmanuel在日內瓦近郊成立製錶工坊,並且在創業之初便與江詩丹頓密切合作,Emmanuel甚至引薦兒子到江詩丹頓工作,只可惜碰上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才未能如願。雖然如此,Louis Cottier仍然與江詩丹頓保持密切關係,並且在1931年時將其發明率先告知江詩丹頓,1932年使用品牌提供的一款17令機芯,製成一款最早期的世界時區錶,此舉讓江詩丹頓領先百達翡麗五年時間推出這類錶款,因為後者直到1937年才跟Louis Cottier合作,推出第一款世界時區錶Ref.515。

Louis Cottier世界時區裝置以中間的24小時轉盤,搭配外環代表24個時區的城市名稱,因為使用簡便而且盤面簡潔易讀,很快地便成為這類錶款之主流【圖4】。後來它不但成為業界追隨仿傚典範,連帶使得1930∼1940年代江詩丹頓生產的世界時區錶,在拍賣會上價格連番飆漲。

後來江詩丹頓製錶師,有鑒於固定式城市時區環造成之不便,促使品牌在1957年首創可旋轉時區環,搭載於Ref.6213自動錶,並將錶徑加大至40mm,於是盤面上城市名稱閱讀清晰且外型美觀大方【圖5】,此一傑出設計延伸至1992年的Phidias 系列,以及2001年 ref 48250 Evasion腕錶,如此一脈相承使得世界時區功能成為品牌一大特色。

即使成就非凡江詩丹頓仍不以此自滿,在品牌第一只世界時區錶問世即將屆滿80年之際,2011年自主研發製造的Patrimony Traditionnelle世界時間腕錶問世【圖6】。使用新研發Cal.2460WT自動機芯,搭載專利機構可顯示全球37個時區的時間,包括與世界標準時間 (UTC) 相差半小時或十五分鐘的時區。儘管該機構極為複雜,不過使用卻非常方便,佩戴者只需利用錶冠依自己所需,將24小時圓盤定位完成,便可掌握全球時間。Patrimony Traditionnelle世界時間腕錶,不但標誌著江詩丹頓在該領域之輝煌成就,同時將此功能再次提升,彰顯出這個歷史最悠久品牌,秉持傳統同時追求卓越創新之精神!